《七月与安生》国产青春电影的正确呈现形式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梧桐(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101043/

在中国观众对ip改编的国产青春片的信心即将触底时,一部叫做《七月与安生》的青春电影不慌不忙的上映了,票房虽不高,却一直获赞。《七月与安生》不算青春题材巅峰的神级,但一定是近几年此类电影的正确呈现形式,再加上中国观众对优秀青春电影期待过高,相较之前的同类题材,七月与安生便更显的难能可贵。
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引进内地收获高票房开始,国产青春片如雨后春笋。对准低龄观众群体,花季少男少女的叛逆与忧伤被镜头毫无节制的放大,被中年人缅怀,被青年人认同,被少年们幻想。为了放大情感,青春电影的情节设置更加戏剧化,转折尤为生硬,青春独有的明媚与哀愁变成了镜头中的矫揉造作。再多的巧合、矛盾、冲突、和解也变成了洒狗血一般的存在,因为故事不流畅,制作不真诚,导致从艺术虚构滑向艺术虚假。
虽然《七月与安生》里面不乏朦胧的同性禁忌之恋、精准的怀孕戏码、撬闺蜜男朋友的不道德行为,车祸梗等等 ,但《七月与安生》却没有刻意放大这些惯常的卖点,而是进行了朦胧化处理。家明从十八岁遇到安生之后开始跑步,把他最重要的玉坠送给安生,重逢之后眼神流露出的疑惑和不舍,埋藏了多少情感;一直戴着玉坠的安生,因为不想要七月难过又换了一根链子,却也一直带在身边,也许只有安生自己才知道她到底有没有对家明动心;而七月似乎得到了最多的爱与保护,却也最不幸,她知道了更多,心中的拉锯一点都不比安生和家明少,从给安生的信中我们可以窥见她对未来的种种不确信。
在《七月与安生》中三角的关系始终以两位女性主人公的情感主线为主,家明的作用也只是成为两位主人公情感的注脚一般的存在。从安生第一次听到家明的名字,到与他的认识、离别、重逢 离别、再重逢都与七月密不可分。而七月对家明的心结始终解不开更是因为那个玉坠的重担深深压在心里好多年,那是安生让给她的幸福,她不会就此放手。所以,两位女主人公彼此的情感走向因为家明的进入变得些许复杂,却也更为坦然。
七月与安生的第一次离别,互通明信片段落是我最喜欢的,这是青春片最典型最常用的蒙太奇手法。这一段的铺垫,人物开始变得更加厚重,让以后的冲突矛盾有了更深层的意义。时间可以转瞬即逝,却又走得很慢,情感可以无限延长,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两个女孩在生活的各种压力下用想念代替着深深的无力感,寻求安慰时彼此是最好的避风港。从这里开始,七月和安生开始不同却也越来越相同,两个人也渐渐走向融合,就像是融合后的排异反应,酒吧里她们第一次争吵决裂。此刻的安生渐收锋芒圆滑了,但她还是最在乎七月;此时的七月想变的强大,起码是在安生面前,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所以我们看到了比浴室撕逼还要精彩的酒吧争吵戏。也许将它理解为女性的两种人格拉锯更为合适,哪一种人生才会被别人认同,世故的安生还是规矩的七月,其实这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眼中的她们,可在她们眼里,这只是保护自己而穿上的套子罢了。
我讨厌你,却也活的越来越像你。
七月母亲一语道破天机“女孩无论选择哪一种人生都很辛苦,希望我的女儿是个例外 ”七月与安生都是苦命的孩子 。
27岁之前的安生走过了大半个地球,最后她在故事里放了七月自由,今后代她承受生命的苦乐。
安生还是最懂七月,七月还是离不开安生。

评论 ( 2 )
热度 ( 131 )
  1. 共1人收藏了此图片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一句话影评 | Powered by LOFTER